一、概况 1、人口与分布 维吾尔族,现有人口839.94万,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古称“西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2、语言文字 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维吾尔文是在晚期察合台文基础上形成的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1、文体娱乐 有歌舞民族之称,“赛乃姆”是人们喜爱的舞蹈。古典民间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的大型音乐套曲。被誉为“东方音乐的瑰宝”。2005年套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乐器有“独他尔”、“达甫”等十多种。 2、科学文化 维吾尔族主要历史人物有: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著作有古典叙事长诗《福乐智慧》。学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所著的《突厥语大词典》是第一部用阿拉伯文注释的突厥语辞书,对研究新疆及中亚地区突厥语族各民族语言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3、农业生产 维吾尔族自称“维吾尔”意为“团结”、“联合”。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于在盆地和河谷边缘开发绿洲,并开挖地下暗渠“坎儿井”。其“绿洲农业”以盛产粮棉和瓜果闻名于世,其中哈密瓜、葡萄、香梨等驰名中外。 二、民俗风情 (一)居住饮食 1、居住习俗 ·一般为土坯建筑,房屋呈方形,平顶可以晾晒瓜果和粮食。 ·受伊斯兰教影响,只采用几何图案和花草纹样。 ·大门忌朝西开,墙上喜欢挂壁毯,地面多装饰民族图案。喜 2、饮食习俗 ·食牛、羊肉,很少吃蔬菜,夏季多伴食瓜果。 ·待客、节日和喜庆的日子一般吃抓饭和烤全羊。 ·主食常见的有馕、抓饭、烤包子(维吾尔语称“沙木沙”)、面条等。 小贴士: 烤馕和抓饭 (二)服饰冠履 ·维吾尔族男子一般多穿过膝、宽袖、无领、无扣的长外衣,维吾尔语称“袷袢”。 ·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多为黑、棕、蓝等深色。 ·宗教职业者多用长的白布缠头,维吾尔语称“赛兰”,外衣外边不系腰带,多穿长袍,与一般人有明显区别。 ·维吾尔族以长发为美,妇女多喜欢留长辫,未婚少女多喜欢梳很多小辫,婚后改梳两条长辫。 ·不论男女都戴的四棱绣花帽,称为“朵帕”。 小贴士: 朵帕 新疆花帽。维吾尔族佩戴花帽的传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独树一帜的吐鲁番地区花帽,充满丰盈的花朵,色彩浓烈鲜艳,在花帽里可谓屈指一数。 (三)婚丧节庆 1、婚丧习俗 ·家庭是以夫妻关系为基础,成员包括祖孙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儿子长大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家,另立门户,但是父母身边要留下一个最小的儿子。 ·婚配的过程一般分为介绍、订婚、结婚三个阶段。 ·丧葬仪式按伊斯兰教教规进行,盛行土葬,人死后必须立即埋葬,不能超过三天。 3、传统节日 ·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肉孜节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是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过三天。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以后的70天举行,也叫宰牲节。规定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售,除将规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于招待客人和亲友。 ·诺鲁孜节,是维吾尔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太阳历正月初一,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麦西莱甫”,预祝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分为乐曲舞蹈、娱乐游戏和惩罚行为不端者三部分。 (四)宗教信仰、禁忌 食规: ·如有来客,邀请客人坐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瓜果,给客人倒茶水或者奶茶。 ·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 ·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手,认为那样不礼貌。 ·忌踩餐布或从餐布上跨过。 ·不可随地吐痰、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不能随便揭看锅盖等炊具,馕只准正放,吃馕或馒头时,要将其掰开吃,不可整吃。 ·不能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麻袋和装有盐的袋子和做饭用具上。炕上坐下时,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家里有客人时不能扫地。 想一想: 同为伊斯兰教的民族,维吾尔族与回族在禁忌民俗方面有何异同? |